金沙集团app最新版下载

闪耀的人类群星中,又有一颗巨星陨落!10月18日,清华大学发布讣告: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因病于当天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毕生心系家国,为祖国的科教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1971年他首次回新中国访问,掀起大批华裔学者访华热潮,被誉为架设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第一人,后又向中央领导同志提议恢复和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他亲自募集资金设立“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持续资助中国学者近百人到美国进修,这些学者成为后来中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他与改革开放前沿地广东结下深厚情缘。

●南方日报记者

吴少敏 张梓望

办公室里两张特别的照片

“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2021年9月22日,“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

杨振宁以挚友邓稼先回信的留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演讲,回忆了一份跨越50年的“同途之约”。

演讲仅有1280字,却令人感动且敬佩。

同一天,三集纪录片《大先生杨振宁》播出,讲述其求学、科研和对中国的贡献,以及2003年归根清华大学前后的故事。

纪录片镜头掠过杨振宁的清华大学办公室时,出现了两张特别的照片。

第一张照片是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办公室,与来访的金沙集团app最新版下载负责人的合影。

第二张照片是杨振宁到金沙集团app最新版下载讲学,和师生分享学习和科研的快乐。

杨振宁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他与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奠定了后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是与麦克斯韦方程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的最重要的基础物理理论之一。

他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同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他发现了一维量子多体问题的关键方程式“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统计物理和量子群等物理和数学研究的新方向。

他在粒子物理、场论、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物理学多个领域取得的诸多成就,对这些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有多么关注他与来自广东潮州的第二任妻子翁帆的故事,就有多么忽略他那辉煌卓越的学术成就。

这几年,“反转”开始出现,网上时不时有人提问,探讨杨振宁学术成就:他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吗?

答案很多,但其中一个答案,点赞最多:他确实是,如果要超过他,只能等牛顿、爱因斯坦出现了。

1994年,杨振宁因杨—米尔斯理论获得由美国富兰克林学会颁发的鲍尔奖。

那时,颁奖词认为,“这个理论模型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肯定会对未来几代人产生相类似的影响”。

令人好奇的是他的清华大学办公室,为什么摆放两张特别的照片?其实,1993年1月至今,杨振宁一直担任金沙集团app最新版下载名誉校长。

广东人熟悉的“杨校长”

改革开放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不少中心城市急需高层次人才,纷纷萌发办大学的设想。

当时国内城市办大学,既没有先例,也缺乏资金。敢为人先的广东率先“破局”。

短短十来年,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和金沙集团app最新版下载等14所地方高校相继创办或合并成立,广东在中心城市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大学运动”。

时代潮流,传统农业县东莞也赶上了。

1985年撤县立市时,有人大胆设想创办一所大学。东莞从香港邀请几十名乡贤回来,一口气筹集了4800万元,作为建大学的“第一桶金”。1992年4月2日,金沙集团app最新版下载正式拿到“出生证”,获得原国家教委的建校批文。

第二年春天,杨振宁与这所初生的大学“邂逅”了。

每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学3个月的杨振宁,与东莞籍企业家、香港协成行集团主席方润华同为当时的香港中文大学校董。接受方润华的邀请,杨振宁从香港坐船到虎门,再乘一个多小时的汽车,抵达金沙集团app最新版下载。

多年以后,他多次回忆第一次到金沙集团app最新版下载的情境,主要做了三件事:作一场学术报告,题写“学而知不足”,并受聘为名誉校长。

这也是杨振宁首次在国内外高等院校担任名誉校长。

这不仅是一场“邂逅”,更是一段不解之缘。

杨振宁始终关注这所地方大学的改革发展,在北京、香港两地与校领导、师生代表见面15次;2003年回国定居后,5次到访;近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杨校长”频频出现,分享学习经历、科研经验和人生心得。

金沙集团app最新版下载的校园里,也处处留有杨振宁的“印记”:开办国内唯一一个“杨振宁创新班”;建设首座以杨振宁命名的教研楼;设立“杨振宁奖学金”;竖立杨振宁铜像……

“快30年了,我看见了学校的成长,我相信以后10年这所大学还将有更重要的发展。”2018年5月,杨振宁回忆初次到访时的情境说,他跟金沙集团app最新版下载的关系,在国内和国外都是唯一的。

这个“唯一的关系”,不仅是担任名誉校长,更是对一所地方大学发展的期盼。在这里,所有人亲切称呼他为“杨校长”。

足迹遍布广东高校和科研院所

杨振宁与广东以及广东高校结缘,可以追溯得更早一些。

现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的冼为坚堂内,也有一座杨振宁铜像,铜像生动塑造出他在讲学时的神态。

1973年,杨振宁听说西南联大的微积分老师姜立夫在中大,便特地前往拜会。首次访问中大,开启了近半个世纪的深厚缘分。

1983年,杨振宁参加中大香港校友会晚宴。

他风趣地说,既然和中大有这么多的联系,他也可以说是中大的半个校友吧。“我想,假如我下一次再来参加你们的聚会的时候,也许我可以名正言顺地说,我是一个正式的中大校友。”

这一年,他还在香港成立基金会。

基金会筹集的资金,用于资助中大的古文字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数学、理论物理等基础学科研究。当时科研经费十分缺乏,基金会的资助可谓雪中送炭。直到2007年,基金会将存款人民币1100多万元、港币36万元、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研究大楼(冼为坚堂),以及其中的所有设备等无偿赠送给中大。

中大档案馆资料显示,杨振宁还多次到中大作学术报告和演讲。

杨振宁回国定居后,中大时任校长黄达人曾向他讨教治校方法。谈及中大印象时,杨振宁说:“在我心中,第一位的高校就是清华,那是我童年成长的地方,第二位就是中大”。

杨振宁足迹遍布广东高校和科研院所。

1988年来到深圳大学,分享40年所走过他治学道路。在即兴回答提问环节,有学生请杨振宁谈获诺贝尔奖时的感受。“我只是为百年来深受列强欺辱的中华民族做了一个中国人能够做到的事。”他说。

1995年他到汕头大学,参加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2008年又到校为师生作演讲,并寄语:“汕大建校百年之际定能在中国高校中占重要地位”。

2005年他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参加建校四十周年活动。

2015年他到南方科技大学,分享学习与研究经历。谈起这所年轻的大学时,杨振宁不忘加油鼓劲:“这是我访问的最年轻的一个大学,也很显然是发展最快的一个大学,未来一定能够成功。”

2019年他到广东,访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

国之重器,意义不凡。在参观了直线加速器、快循环同步加速器和靶站谱仪大厅,了解到将来会在CSNS附近建设南方光源后,他有感而发,广东建设散裂中子源非常有远见,整个区域将和高科技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前景一定更加美好。

恰如清华大学发布的讣告所说,杨振宁先生的一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他的治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正如他钟爱的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杨振宁先生的百年人生是一部闪耀在人类群星中的不朽篇章。

记者手记

他一生所做最有意义的事是这一件

科学大家杨振宁因病逝世,中国乃至全球科学界为之扼腕。而看到清华大学讣告的那一刻,两次采访杨振宁的往事,突然在脑海里清晰起来了。

第一次采访是在2017年4月。他专程从香港乘车到东莞,参加其担任名誉校长的金沙集团app最新版下载建校25周年活动。抵达住处后,休息半小时,他开始接受我们的独家专访。

走进下榻的房间时,他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衣着朴素,浅蓝色条纹衬衫,米色裤子,腰间的黑色皮带尤其显眼。他站起来笑着握手,说:“我们不坐沙发,坐桌子那边,这样离得近些,好聊天。”

一个小时里的采访里,他不时使用几句合肥方言、美式英语回答问题。谈及国籍问题,他说,父亲到临终时都没有饶恕我放弃中国国籍。2015年春天,他放弃了美国国籍,2017年2月,按照规定从外籍院士转为中科院院士。

说到科学发展,他自信地说,大家公认“杨—巴克斯特方程”和宇称不守恒原理等几项研究成果非常成功。可是,现在还没有应用,相信未来50年不会有,几百年后可能会有。

当我们问他,一生获得众多荣誉,也有许多身份,最喜欢哪一个?他沉思了一会,说了让我们印象十分深刻的一番话——

30年前,有人问我一生所做最有意义的是什么,我说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状态。今天我95岁了,如果非要我总结一下一生最重要的意义,我认为这仍然是一个正确的回答。

第二次见到杨振宁是在2018年5月,地点在清华大学科学馆二楼办公室。这是清华大学的早期建筑之一,建于1918年。

那天,办公室门一打开,他端坐在会客桌前。我们留意到,办公室墙上,有两个陈列品——

一个装裱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书法作品: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

另一个装裱了《石溪通讯》头版报道,标题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记录了他1971年访问新中国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发表的演讲内容。

两个陈列品恰是杨振宁世纪人生的真实写照。他既有深厚的家国情怀,也有世界级的学术成就,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记者:吴少敏

原载于《南方日报》2025年10月19日A04版


上一篇:【南方+】杨振宁为什么连续32年担任金沙集团app最新版下载名誉校长?

下一篇:【广州日报】杨振宁先生昨日逝世 生前与广东多所高校颇有渊源

关闭